有一座房子,里面有三个灯泡,一开始所有灯泡都是关闭的。现在你站在房子外面,只能进去一次房子,然后你要告诉我哪个开关对应哪个灯泡。你怎样才能确保你找到正确的答案呢? |
首先,你打开其中一个灯泡的开关,等待一段时间后再关闭它。然后打开另外一个灯泡的开关,进入房子。当你进入房子时,你会发现其中一个灯泡是亮着的,一个是热的,还有一个是冷的。由于灯泡在开启时会发出一些热量,所以与热灯泡对应的开关就是第一个开关。与亮灯泡对应的开关就是第二个开关。而剩下的开关对应着冷灯泡。
|
一个人走进一间黑暗的房间,一盏灯也没有。几分钟后,他带着喜悦的笑容离开了房间。为什么? |
他带着喜悦的笑容离开是因为他打开了窗帘,房间被阳光照亮了。
|
光怪陆离,五彩斑斓,潇洒飞翔,却无法飞离地面。是什么物体? |
彩色风筝
|
一个人在湖边找到了一只瓶子,打开瓶子后发现里面装满了水。他真正惊讶的是,瓶子并没有被湖水浸泡,也没有任何漏水的痕迹。为什么瓶子里的水没有溢出来? |
因为瓶子是在湖上面的沉船上发现的,所以水位没能超过沉船的位置。
|
什么东西能够跳动,却不会有人扔它? |
心脏。
|
一个人从十楼往下跳,为什么他只摔伤了脚趾? |
因为他只摔了一下脚趾,其他部位都没碰到。
|
有一对夫妻,他们在家里看电视,突然停电了,但他们并没有移动电视或调整任何电源设备,为什么他们还能继续看电视? |
他们在看的是电池供电的手提电视。
|
一只猫和一只狗同时掉进了同一个井里,为什么猫能够顺利爬出来,而狗却爬不出来? |
因为井里有水,猫可以用爪子慢慢抓住井壁爬出来,而狗则因为没有爪子无法抓住井壁爬出来。
|
一位老人去市场买了一只鸡,他将鸡放进一个纸袋里,然后再将纸袋放进一个篮子里。可是在回家的路上,他遇到了一群小偷,他们想要抢走老人的鸡。可是这时老人拿出篮子,打开纸袋,却发现鸡不见了!小偷们也找不到鸡在哪里。请问,鸡去哪儿了? |
鸡在老人的篮子里。因为题目中并没有说明老人将鸡放进纸袋后又拿出来,所以鸡一直在篮子里。
|
有一个人站在房间里,他看向南方,但他的左边是东方,右边是西方,他的前方是北方。他在哪个地方? |
在南极。在南极,无论他朝哪个方向看,都是朝南方。
|
一个人走进了一个房间,发现房间里只有一盏灯和一根绳子,但是灯的开关在房间外。他怎么样才能够打开灯? |
他可以把绳子打结,然后将打结过的绳子从窗户扔出去,再用窗外的绳子拉动灯的开关,从而打开灯。
|
有一个人去买了10条鱼,回家后却没有一个鱼死掉,为什么? |
因为他买的是玩具鱼而不是真的活鱼。
|
什么东西装了水就沉,不装水就浮? |
锅盖。
|
有一个人在房间里,门是关着的,窗户也是关着的,他却死了,这是为什么? |
因为他是潜水员,房间里的是一个模拟潜艇的舱,他没有及时补氧而死亡。
|
有一个人工智能,可以回答所有问题,但是只说谎话,如何判断这个人工智能的回答是否是真实的? |
向这个人工智能提问:“你会说你刚刚说的是谎话吗?”如果它回答“是”,那么它实际上是在说谎,如果它回答“否”,那么它实际上是在说谎。只有当它回答与实际情况相符的答案时,才能判断它的回答是真实的。
|
我有根火柴棍,不点燃却可以发光,是什么东西? |
心思。
|
有一个人站在桥上,手里拿着一把刀,却并没有自杀或犯罪的意图,为什么? |
因为他是在切蛋糕。
|
有一个人,他每天都在倒着走路,但却从来没有摔倒过。为什么? |
因为他在倒着走路之前,先把自己绑在了绳子上,保持平衡。
|
有一天,一个人在河边发现了一只空瓶子,里面有一张纸条,上面写着数字序列:1, 11, 21, 1211, 111221... 请问下一个数字是什么? |
下一个数字是312211。这个数字序列是通过描述前一个数字中每个数字的个数来生成的。比如,第一个数字1读作"一个1",所以下一个数字就是11;第二个数字11读作"两个1",所以下一个数字就是21;以此类推,依次类推得到的数字序列是1211, 111221, 312211...
|
有一个人被封印在一个完全密封的房间里,没有窗户、没有门,里面只有一张床和一盆水。但他几天后却活了下来。请问他是如何做到的? |
这个人是一位潜水员,他被封印在水下的潜水艇里。他的床是潜水艇里的铺位,水来自于艇内的储水器。
|
身穿绿袍,头顶黄钢,每天救人无数万。有人称他为英雄,有人说他是传说。谁是他? |
信号灯。
|
它走动全靠四条腿,发声全靠两字称。是什么动物? |
骑士(knight)
|
有一座桥,桥上有三个人,第一个人叫甲,第二个人叫乙,第三个人叫丙。甲说他不是甲,乙说他不是乙,丙说他不是丙。这三个人中,到底谁是谁? |
甲是乙,乙是丙,丙是甲。因为每个人都说自己不是自己的名字,所以他们的名字都是错的。
|
一只小猫在湖边,看到一条鱼跳出水面,小猫却没有湿身。为什么? |
因为那只鱼跳的是虹,不是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