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能走,也能飞,身体硬硬的,有时被人踩在脚下。猜我是什么? |
坚果(可以走、飞,被人踩在脚下指的是步行时可能会被路人踩到的坚果)
|
身上有四条腿,能够奔跑却不是动物,是什么? |
桌子(或梯子等物体)
|
有一个人走进了一间完全黑暗的房间,他找到了一根绳子和一根蜡烛,但是他没有打火机或火柴。他该怎么样才能点燃蜡烛? |
他可以用绳子摩擦墙壁,产生摩擦热来点燃蜡烛。
|
有一个人,每天早上都醒来时都会看到自己的头发乱成一团,但晚上睡觉时头发总是整整齐齐的,为什么? |
因为他是一个理发师,每天早上都是自己给自己理发,所以看到头发乱成一团。而晚上睡觉时,他的头发被他自己理得整整齐齐了。
|
有一个人站在一座桥上,他看到桥下有一条船漂过来,船上没有人。这个人为什么要跳下桥? |
这个人是桥上的桥墩上的人,他看到船上没有人,意味着船上的人都已经下船了,所以他跳下桥去找他们。
|
我有一个钱包,里面装了100元,我买了一个30元的东西,给了店主50元。请问我还剩下多少钱? |
剩下的钱是80元。因为购物后,我只付了30元,所以剩下的钱是原先的100元减去购物的30元,再加上给店主的50元,即100-30+50=80元。
|
有一个人,每天早上起床都会照镜子,但他从来没有看到自己的脸。为什么? |
因为他是个照相师,每天早上起床他都会拿起相机,而不是照镜子。
|
一只青蛙从井底往上跳,白天跳三尺,晚上滑下去两尺,问它需要多少天才能跳出井口? |
永远也跳不出去。每天都能往上跳三尺,但晚上又会滑下去两尺,所以它永远无法跳出井口。
|
有一个人正在看电视,突然门铃响了,他去开门后发现没有人。他回到电视前继续看,过了一会儿,又有人敲门,他再次去开门,结果还是没有人。这个人为什么要一直去开门? |
他住在一个电视剧中,每次门铃响是因为剧情需要他去开门。
|
在哪个房间里,没有窗户、没有门、随时会发生火灾? |
花房,因为花房里有花,有花就有花灯,所以随时都有火灾的可能。
|
有一只猫站在河边,看着河里的鱼,却没有下水抓鱼,为什么? |
因为这只猫是木雕!
|
有一座桥,桥上有三个人,他们姓李、张、王。他们分别是农民、工人和医生。他们一起过桥,但桥上只能同时过两个人,且必须有灯。农民过桥需要1分钟,工人过桥需要3分钟,医生过桥需要6分钟。桥上的灯只能撑过17分钟,且不能被摇晃。请问,他们如何过桥才能保证所有人都安全过河,并且不会超过17分钟? |
首先,农民和工人一起过桥,花费时间为3分钟。然后,农民拿着灯回到原来的一边,花费时间为1分钟。接下来,医生和工人一起过桥,花费时间为6分钟。最后,工人带着灯回到原来的一边,花费时间为3分钟。总共花费时间为3 + 1 + 6 + 3 = 13分钟。这样,他们可以在17分钟内安全过桥。
|
有一天,小明在海滩上捡到了一个空瓶子。他决定打开看看里面有什么。但当他打开瓶子时,里面除了空气什么都没有。请问,为什么小明还是感到非常高兴? |
因为这个瓶子里装满了无限的可能性!
|
绿叶里面藏着红花,土地上长出的是黄牙。 |
西瓜
|
有四个人坐在一张桌子旁,每个人面前有一杯饮料。第一个人喝了自己面前的饮料,第二个人喝了第四个人面前的饮料,第三个人喝了第二个人面前的饮料。请问第四个人喝了谁的饮料? |
第四个人喝了第三个人面前的饮料。
|
有一个人,他的左手是右手,右手是左手,他的名字是什么? |
他的名字就是"左右"。
|
谁是世界上两个脚不会踩地的人? |
大象和飞机。
|
有一位盲人,每天早上都在黑暗中穿过一条长长的街道去上班。为了安全起见,他总是带着一根棍子。然而,他奇怪的是,无论他怎么用棍子敲打地面,街道上的每个人都会避让开来,让他畅通无阻。为什么? |
因为他是路边摆摊卖糖葫芦的人,每天都在街道上走来走去。其他人避让开来是因为怕被他的棍子敲中糖葫芦。
|
什么东西一看就会令人快乐,但同时也可以让人焦虑不安? |
答案:答案:一束钥匙。钥匙可以代表开启新机遇和希望,带给人快乐;但同时,钥匙也可能象征着责任和压力,引起焦虑和不安感。
|
一个人的背后站着三个人,但这四个人却没有影子,为什么? |
因为他们是雕像。
|
什么东西,可以倒立,也可以正立,却永远不会倒下? |
数字 "6"。无论是倒立还是正立,它看起来都像 "6",而不会变成 "9" 或其他数字。
|
有一个人站在一栋高楼的窗户前,看到窗外有一只蜜蜂,他用手拍了一下蜜蜂,可是蜜蜂却没有飞走。为什么? |
因为蜜蜂是画在窗户玻璃上的图案,不是真实存在的。
|
有一个人在一间完全封闭的房间里,没有窗户和门,他怎么样才能出去? |
他只需要停止想象自己被困在房间里,因为他其实只是在做脑筋急转弯题而已,他并不真的被困在房间里。
|
有一个人,他每天都在喝咖啡,可是从来没上过厕所,为什么? |
因为他喝的是冰咖啡,所以它融化在他的体温里,不需要上厕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