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 实用网站 mp3 app
  • 二级建造师各省报名时间
  • 低学历学历提升指南
  • 注册消防工程师报考指南
  • 学历提升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 学历提升的方法和技巧
  • 二级建造师,报名条件查询
  • 初中学历能报名吗
  • 无学历想考专科
  • 学历提升哪家好
  • 上班族学历提升首选
  • 初中文化也可以自考本科吗
  • 无学历升专科
  • 挖掘机找活二手买卖APP
  • 免费在线实用工具查询网站
  • 学历教育提升方式
  • 初中学历毕业后升本科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宿青草湖(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洞庭犹在目,青草续为名。

    宿桨依农事,邮签报水程。

    寒冰争倚薄,云月递微明。

    湖雁双双起,人来故北征。

    补充纠错
    上一篇诗文: 宴王使君宅题二首
    下一篇诗文: 祠南夕望
    译文及注释 补充纠错
    译文
    举目远望,洞庭湖还在眼里,又到了与之相连的青草湖。
    在农民耕作的地方停下船,驿站的更筹记录着行过的漫长路程。
    水上漂浮的寒冰相互撞击,月亮一次又一次穿破云层,洒落点点微光。
    湖面上的大雁成双成对地飞起来,它们是否是看见人来了,才故意向北飞向归途呢?

    注释
    宿:住宿,过夜。青草湖:在洞庭湖东南部,又叫巴丘湖,为湘水所汇。一说因湖南有青草山而得名,一说因春冬水涸、青草弥望而得名。北有沙洲与洞庭湖相隔,水涨时则与洞庭湖相连。《全唐诗》诗题下注:“重湖,南青草,北洞庭。”
    续为名:青草湖与洞庭湖相连,故称。
    宿桨:泊船。用桨代指船。
    农事:本指农家的耕作,这里用来代指农庄。
    邮签:驿馆夜间报时的更筹。
    水程:水路的行程。
    争倚薄(bó):争着挨近、靠拢。薄,迫近。
    云月:云中露出的月亮。
    递微明:传递着微弱的光辉。
    北征:向北飞行。

    参考资料:

    1、黄钧,龙华,张铁燕等校. 全唐诗 3[M]. 长沙:岳麓书社, 1998:239.

    2、(唐)杜甫著;袁慧光编注. 杜甫湘中诗集注[M]. 长沙:岳麓书社, 2010:23-24.

    3、方祖雄选注. 岳阳楼诗词选[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56.

    4、张志烈主编. 杜诗全集 今注本 第4卷[M]. 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9:2198.

    5、孙潜著. 杜诗全译 4[M]. 上海:东方出版中心, 2021:1998.

    展开↧
    创作背景 补充纠错
      这首诗当为唐代宗大历四年(769)初春时节杜甫赴衡岳时宿汉寿青草湖所作。据《名胜志》记载,青草湖北连洞庭,南接潇湘,东纳汨罗水,每夏秋水泛,与洞庭为一。诗人所乘之船由洞庭湖驶入青草湖后夜泊,遂赋此诗对景言情。

    参考资料:

    1、张志烈主编. 杜诗全集 今注本 第4卷[M]. 成都:天地出版社, 1999:2198.

    2、《诗意常德·旧体诗卷》编辑部编著. 诗意常德[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130.

    展开↧
    赏析 补充纠错
      这首诗写的是月下的青草湖,前两联介绍了诗人的行程,由洞庭湖进入青草湖,夜里依傍农家停泊。后两联写景衬情,水上寒冰相依相迫,天上云月微露晨光,湖雁好像明知诗人往南行,它们却要北征,故意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

      首联先介绍了诗人的行程,他的船只穿越洞庭湖,又驶入了青草湖。“洞庭”与“青草”这两个词语,点明了他的船只所经过的水域。可以看出,这两片湖水并无明显的分界线,而是相互延续。

      颔联描述了诗人乘坐的孤舟在湖上航行,他在农家旁停泊,急于赶路,因此用更筹来计算水程。“宿桨”的“宿”字,指的是“过夜”,也就是过夜的桨。它指的是停船过夜。“依农事”,意味着诗人停船的地方靠近有农民居住的地方。在唐朝,当地农民在湖中围田种植,他们乘船而来,入夜后便在船上过夜。从杜甫在同一时期所写的诗句“侧闻夜来寇,幸喜囊中净”(《早发》)中,我们可以得知当时这一带确实存在“水贼”,因此他不敢独自在夜间停泊。

      后两联都是写景衬情。颈联很富有形象性,寒冰挨挨挤挤,相倚相迫;云在月上,相互掩映,时而显露出微弱的光芒。一处在天空,一处在湖中,都是如此美丽的景象。诗人自然轻松地描绘出这些景物,毫不费力地表现出他的情感。他在看,他在想,他想家,想念故乡。

      尾联以景物抒发情感。湖边栖息的大雁被来访者惊起,向北飞去。诗人北归的愿望未能实现,正准备南征,而候鸟北飞勾起了他思乡的情绪。一个“故”字表明湖雁似乎故意捉弄诗人,增加了他的痛苦。因为杜甫的家在河南巩义,长期与弟妹失散,这次顺长江到湖南,就是想实现北归的愿望,无奈总不得如愿。诗人不露痕迹地表达了内心的真实感受,这种感受是隐秘而含蓄的,通过细微的描写表现出了真情。诗人于现实万般无奈,却怪到湖雁身上,这九曲回肠让人无限凄凉感伤,不忍卒读。

      这首诗语意尤为清丽,状湖中早春月夜之景颇有情致,亦流露出诗人南征之行非出本心之意。

    参考资料:

    1、方祖雄选注. 岳阳楼诗词选[M]. 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56.

    2、范凤驰著. 新选唐诗[M]. 北京:西苑出版社, 2004:244-245.

    3、《诗意常德·旧体诗卷》编辑部编著. 诗意常德[M]. 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 2018:130.

    展开↧
    诗文作者
    杜甫
    杜甫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1219 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