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j 实用网站 mp3 app
  • 二级建造师各省报名时间
  • 低学历学历提升指南
  • 注册消防工程师报考指南
  • 学历提升的多种途径和方法
  • 学历提升的方法和技巧
  • 二级建造师,报名条件查询
  • 初中学历能报名吗
  • 无学历想考专科
  • 学历提升哪家好
  • 上班族学历提升首选
  • 初中文化也可以自考本科吗
  • 无学历升专科
  • 挖掘机找活二手买卖APP
  • 免费在线实用工具查询网站
  • 学历教育提升方式
  • 初中学历毕业后升本科
  • English | 简体中文 | 繁體中文
    查询

    感流亡

    谪居岁云暮,晨起厨无烟。

    赖有可爱日,悬在南荣边。

    高舂已数丈,和暖如春天。

    门临商於路,有客憇檐前。

    老翁与病妪,头鬓皆皤然。

    呱呱三儿泣,惸惸一夫鳏。

    道粮无斗粟,路费无百钱。

    聚头未有食,颜色颇饥寒。

    试问何许人,答云家长安。

    去年关辅旱,逐熟入穰川。

    妇死埋异乡,客贫思故园。

    故园虽孔迩,秦岭隔蓝关。

    山深号六里,路峻名七盘。

    襁负且乞丐,冻馁复险艰。

    唯愁大雨雪,殭死山谷间。

    我闻斯人语,倚户独长叹。

    尔为流亡客,我为冗散官。

    左宦无俸禄,奉亲乏甘鲜。

    因思筮仕来,倏忽过十年。

    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

    文翰皆徒尔,放逐固宜然。

    家贫与亲老,睹翁聊自宽。

    补充纠错
    上一篇诗文: 甘菊冷淘
    下一篇诗文: 阁下咏怀
    译文及注释 补充纠错
    译文
    谪贬贫居转限到年底,早晨起来厨房也无炊烟。
    幸亏有那可爱的太阳,悬挂在房屋的南檐。
    高高升起有几丈,和和暖暖如春天。
    屋门对着商於路,赶路的客人歇息在屋檐前。
    一位老翁和病弱的老妇人,鬓角银丝相牵连;
    身边三个小孩呱呱在哭泣,茕茕鳏夫多可怜。
    道上的粮食不过一斗粟,路上的盘缠不到一百钱;
    大家一起没有东西吃,脸上颜色呈饥寒。
    低声询问“是何处人”?回答说“老家原本在长安,
    去年关中遭大旱,跟随熟人下穰川。
    老婆客死埋葬在他乡,他乡贫居思念旧故园,
    故乡虽然相隔路很近,可是横着秦岭和蓝关。
    山林深沓杳,道路多艰险盘旋。
    带着小孩来乞讨,忍饥挨俄又艰险。
    只怕遇到大雨雪,冻死在那山谷间。”
    听到此人语,倚门我独长叹:
    你为天涯流浪客,我是朝廷闲置的多余官,
    为官每月无俸禄,侍奉双亲缺乏甘与鲜。
    因此想到入仕来,倏忽已过整十年;
    身着峨冠却把百姓坑,进退随班空把官位占。
    挥文弄墨都白费,流放贬谪本应该。
    家里虽穷能与亲人伴,如今见你心里暂时得自宽。

    注释
    可爱日:冬日,语出《左传·文公七年》:“赵衰冬日之日也,赵盾夏日之日也。”杜预注:“冬日可爱,夏日可畏。”
    谪居:贬谪后住在某地。
    南荣:屋的南檐。檐两头高起的叫荣。
    高舂(chōng):傍晚时分。
    商於(wū):宋时地区名,在今河南浙川县西南。那时,商州为商於之地。
    惸惸(qióng):忧念貌。同“茕茕”,无兄弟曰茕。
    聚头:村口。村落日聚。
    关辅:关中与三辅,指长安一带。
    逐熟:投奔年成好的地方。入穰(ráng)川:与“逐熟”同意。穰,指庄稼丰熟。川,指平原。
    孔迩(ěr):很近。
    “山深”二句:商山高而险,有“六里山”“七盘十二净”之称。
    襁(qiǎng)负:用布幅兜裹着婴儿。
    冗散官:被裁剪去的闲官。
    甘鲜:美好的食品。
    筮(shì)仕:古人出仕前先以著草占卜吉凶,后便称人官为“筮仕”。
    峨冠:指官员。蠹(dù):剥削。黔(qián)首:百姓。旅进:旅进旅退的省称;意为随波逐流,庸庸碌碌。素餐:不劳而食。
    文翰:文章,借指读书人。皆徒尔:都是徒然无用的啊!
    尔:你,指那些流亡道途的人。自宽:自我宽慰。

    参考资料:

    1、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840-842页

    2、潘同生编著.中国经济诗今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04:第119-120页

    展开↧
    创作背景 补充纠错
    这首诗是诗人于宋太宗淳化三年(992年)十二月谪居商州时所作。淳化二年(991年),陕西发生旱灾,米价飞涨,商州一斗米卖到二百文以上。陷于饥饿中的百姓,或沿街卖儿卖女,或流亡道途,死于异乡。当时,诗人在谪往商州的途中也携儿带女,备受艰苦,诗人对此颇有感触,有感而作。

    参考资料:
    1、潘同生编著.中国经济诗今释:中国财政经济出版社,2000.04:第119-120页
    展开↧
    赏析 补充纠错
    这首诗创作于诗人被贬商州期间。诗歌以风情的笔调写出了由于旱灾饥荒而流亡他乡的饥民的悲惨遭遇,对自己入仕十年无功受替表示深深的内疚和自责,全诗语言质朴、感情真挚。全篇运用杜甫在《兵车行》等新乐府诗中成功地用过的纪事与记言相结合的手法,写得平易自然,而感情却是强烈、深沉的。在叙事抒情中都显示出了作为宋诗在艺术上的鲜明特色之一的散文化手法。

      在结构上全诗可分为三层。

      第一层为前六句,写谪居期间的清寒生活和严冬难得的温暖阳光。

      第二层为中间二十二句,写一家灾民三代人逃荒流浪的凄惨景况。先写自己目中所见:二老三小一大,老者满头白发,小者哭泣不止,中年男子孤独无偶,无钱无粮,仉寒憔悴。次写鳏夫所言,语语辛酸,字字悲痛,“惟愁大尔雪,僵死山谷间”,前有“妇死埋异乡”,现有“病妪”,年关岁暮,有家难归,不但有饥寒之愁,而且有生命之优。

      第三层为最后十二句,诗人抒写自己的感慨,尽管诗人身处逆境,但并没有过多地去考虑自己,反而更多地想到了作为一个朝廷命官的责任,为自己无能为力解决人民的苦难而深感内疚,这种思想境界难得可贵。

      此诗与一般吟风弄月、模山范水的诗歌不同,这首诗反映流亡民众的凄苦生活,有很强的人民性,草根性。诗中“去年关辅旱”:因为大旱导致饥荒,人民的流迁。诗中的“一夫”自述灾情:他们本是长安人,逃荒至庄稼丰熟的地方。在逃荒途中,妻子死了,埋在异乡。他上有老,下有小,两个头发斑白的老翁和牛病的老如,三个哭泣的小孩,其中一个还是婴儿,背在背上。他们缺粮少钱,流离失所。境况多么凄惨,情景多么难堪。不由人不为之怜悯、叹息。

      诗人出身下层社会,他关心民生疾苦,在朝廷当谏官,能直言时政之弊,建议君王对人民施以仁政。他多次贬为地方小史,生活在底层,接近民众,甚至与他们同病相怜。诗中不但写了流亡者的悲惨遭遇,也写出了诗人自己的窘况,他把自己也融入作品之中。诗人听了流亡者叙述后的反映是“倚户独长叹”,叹流亡者,也叹自己,令人想起屈原的“长人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的深长喟叹。淳化二年(991年),诗人因严于执法触怒天子,被贬为商州(今陕西商州)团练副使。团练副使是地方小吏,地位低下,俸禄微薄。他初到商州,生活困顿。此诗由人及己,写到自己被贬谪居的窘况,由己及人,想到一般官员对老百姓的损害:“峨冠蠹黔首,旅进长素餐”,感叹自己的无能为力,这与唐代诗人韦应物“邑有流亡愧俸钱”(《寄李儋元锡》)的民本思想如出一辙。

      此诗平易浅近,真率自然,描写灾民的悲惨生活,抒发愧疚的心理,情感凝聚,语气沉痛,读来感人至深。

    参考资料:

    1、陈器之主编.历代诗词曲千首精译 下:湖南人民出版社,1998.09:第840-842页

    展开↧
    诗文作者
    王禹偁
    王禹偁

    王禹偁(chēng,954年-1001年):北宋白体诗人、散文家、史学家。字元之,济州钜野(今山东菏泽市巨野县)人。太平兴国八年进士,历任右拾遗、左司谏、知制诰、翰林学士。敢于直言讽谏,因此屡受贬谪。宋真宗即位,召还,复知制诰。后贬至黄州,故世称王黄州,后又迁蕲州病死。

    王禹偁为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的先驱,文学韩愈、柳宗元,诗崇杜甫、白居易,多反映社会现实,风格清新平易。词仅存一首,反映了作者积极用世的政治抱负,格调清新旷远。著有《小畜集》《五代史阙文》。

    668 篇诗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