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故人;老朋友。
初次相见就像老朋友一样。形容彼此一接触就情投意合。
出处: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聘于郑,见子产,如旧相识。”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褒义。
例子:他们俩一见如故,谈得很投机。
正音:“故”,读作“gù”,不能读作“gǔ”。
辨析:“一见如故”和“一见钟情”;都形容两人初次见面就很要好。但“一见如故”泛指一般朋友之间的情投意合;“一见钟情”专指男女之间的相爱。这两个成语不能换用。
歇后语: 1. 沙漠里相遇的鸟 —— 一见如故
2. 贾宝玉看林妹妹 —— 一见如故
谜语: 1. 张果老 (谜底:一见如故)
2. 相逢何必曾相识 (谜底:一见如故)
故事: 隋朝末年,羽骑尉房玄龄看不惯隋王朝的所作所为,毅然抛弃官职去投奔举义旗的秦王李世民。李世民对房玄龄早有耳闻,两人一见如故,都有相见恨晚之感。房玄龄跟随李世民走南闯北,九死一生,为李世民收罗有用的人才,唐朝建立后成为尚书令。
初次见面就相处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语或本《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吴公子札)[2]于郑,见[3],如旧相识,与之[4],子产献[5]焉。
[1]典故又见于《晋书・卷三六・张华列传》。
[2]聘:访问,古代诸侯间互派使者作友好访问。
[3]子产:公孙侨,字子产,春秋时郑国大夫,生卒年不详。博洽多闻,长于政治。为政宽猛并济,时当晋楚争霸,郑处于两大国之间,子产能事大以礼,而不苟徇其欲,晋楚皆敬惮之。
[4]缟带:白色的衣带。缟,音gǎo,白色。
[5]纻衣:麻布衣服。纻,音zhù,麻料。
《晋书・卷三六・张华传》
初,陆机兄弟志气高爽,自以吴之名家。初入洛,不推中国人士,见华一面如旧,钦华德范,如师资之礼焉。
“一见如故”的典故可能出自于《左传》。春秋时,吴国公子季札到郑国访问。见到大夫子产,相谈甚欢,好像相识许久的老朋友一样。彼此互赠珍贵礼物,表示深厚的情谊。而在《晋书》中,也有“一面如旧”的说法。晋朝时,吴郡的陆机、陆云两兄弟自认为江南名家子弟,相当自负,从不把中原人士放在眼里。等到入京后,遇到名士张华,与他相处就如旧识般亲切,陆家兄弟也非常仰慕他的道德风范,并以老师之礼相待。后来“一见如故”这句成语多用来形容初次见面就相处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
语义初次见面就相处融洽,如同老朋友一般。
类别用在“初识熟络”的表述上。
①我俩虽是初次见面,却是一见如故。
②今日与兄一见如故,日后还请多多赐教。
③来!照张相,纪念咱们这一见如故的缘分。
④有些人让你一见如故,有些人则是话不投机半句多。
⑤我们要不是有缘分,怎会一见如故,谈得如此投机呢?
⑥他们两人都喜爱电影,才刚认识,便一见如故地聊个不停。
⑦在这长途客运上能遇到一见如故的老乡,这下可有得聊了。
⑧那年我到上海,见到了他,两人一见如故,从此成了好朋友。
⑨也许因为我们都是南部人,所以虽然萍水相逢,但都有一见如故的感觉。
⑩由于因缘际会,这两位来自异国的室友,在这陌生环境中一见如故,结下这段情谊。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