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左传·哀公十六年》:“子期 曰:‘昔者吾以力事君不可以弗终。抉豫章以杀人而后死。’”《战国策·宋卫策》:“荆有长松、文梓、楩、柟、豫樟 宋•无长木,此犹锦绣之与短褐也。”
《史记·司马相如列传》:“其北则有阴林巨树楩枏豫章。”
张守节 正义:“案:《活人》云:‘豫今之枕木也。章,今之樟木也。二木生至七年,枕樟乃可分别。’”唐•杜甫 《赠蜀僧闾邱师兄》诗:“豫章夹日月岁久空深根。”
唐•白居易 《寓意》诗之一:“豫樟生深山七年而后知。”
清•钱芳标 《长椿寺病马行》:“乃知不材造物怜,豫章见斵樗散全。”
一说,指樟木。 《后汉书·王符传》:“今者京师贵戚必欲 江 南檽梓豫章之木。”
李贤 注:“豫章,即樟木也。”
引《南史·王俭传》:“丹阳 尹 袁粲 闻其名及见之曰:‘宰相之门也。栝栢豫章虽小,已有栋梁气矣,终当任人家国事。’”明•陈汝元 《金莲记·闻系》:“儿呵他风流顿折豫章材。”
古台观名。
引《文选·班固<西都赋>》:“集乎 豫章 之宇临乎 昆明•之池。”
李善 注引《三辅黄图》:“上林 有 豫章观。”
《文选·张衡<西京赋>》:“豫章 珍馆揭焉中峙。”
薛综 注:“皆豫章木为臺馆也。”
《文选·张衡<西京赋>》:“登 豫章,简矰红。”
薛综 注:“豫章,池中臺也。”
豫章,古代区划名称。最初为汉高帝初年(约于公元前202年)江西建制后的第一个名称即豫章郡(治南昌县)。后在东汉、三国、两晋以及南朝时期豫章郡、豫章国为大致相当于今江西省北部(吉安以北)地区的地理单元。东汉末扬州豫章郡的一部分属交州,隋开皇九年(589)罢豫章郡置洪州,大业二年(公元606)又改南昌县为豫章县“豫章”所指从南昌地区变为南昌一县。唐宝应元年(公元762年)因避代宗李豫名讳豫章县改名钟陵县,“豫章”不再为正式区划名称而作为南昌的别称。
今天,豫章指南昌地区,是为南昌的别称、古称。
豫 [ yù ] 1. 欢喜,快乐。 如 豫附。豫游(逸乐嬉游)。不豫之色。 2. 同“预”。 3. 安闲,舒适。 如 逸豫。 4. 古同“与”,参与。 5. 中国河南省的别称。 如 豫剧(亦称“河南梆子”)。 [更多解释]
章 [ zhāng ] 1. 歌曲诗文的段落。 如 章节。章句。乐章。章回体。顺理成章。断章取义。 2. 条目,规程。 如 章程。章法。简章。党章。约法三章。 3. 修理。 如 杂乱无章。 4. 花纹,文采。 如 黑质而白章。 5. 戳记。 如 图章。盖章。 6. 佩带的身上的标志。 如 袖章。领章。徽章。像章。 7. 奏本。 如 奏章。本章。 8. 同“彰”,彰明。 9. 姓。 [更多解释]
答:豫章的拼音是:yù zhāng
点击 朗读图标播放 豫章 的发音
答:豫章的意思是:①.神话传说中的树木。②.位于昆明池中的亭台。
答:豫章的近音词、同音词有:欲鄣,玉章,豫樟,御仗,玉帐,鱼章,玉嶂,玉掌,羽帐,于张,欲障,玉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