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轻易;轻率;诺:许诺、应允;寡:少。
轻易答应人家求的;一定很少守信用。
出处:先秦・李耳《老子》:“夫轻诺者必寡信,多易者必多难,是以圣人犹难之,故终无难。”
用法:紧缩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例子:吾家非轻诺寡信。(清・蒲松龄《聊斋志异 凤仙》)
正音:“诺”,读作“nuò”,不能读作“ruò”。
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却很少实践诺言。语本《老子》第六三章。
为无为,事无事,味无味。大小多少,报怨以德。图难于易,为大于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是以圣人终不为大,故能成其大。夫轻诺必寡信,多易必多难,是以圣人犹[1]之,故终无难。
[1]难:以之为难。
“轻诺寡信”一语,出自《老子》一书。“诺”是指承诺,“信”是指信用,意思是轻易许下承诺,往往很难做到。《老子》是春秋时楚国的李耳所著,主张无为之说,阐述道、德的意义。在第六十三章中讲述人应有的行事原则,不刻意、不生事、安于恬淡。将小看作大,大看作小,对仇人报之以德。困难的事要从容易的地方下手,大事要从小处著眼,因为天下的难事都是从容易之处开始,而大事也都是从小处发起。因此圣人不会等问题变大后才去处理它,因此总能成大事。轻易许下诺言的人一定很难守信用,把事情看得很容易,就会常常遭遇困难。所以圣人不会看轻任何事,做事严谨仔细,然后就不会有困难的事发生了。后来“轻诺寡信”这句成语就从这里演变而出,指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却很少实践诺言。
语义轻易答应别人的请求,却很少实践诺言。贬义。
类别用在“言语无信”的表述上。
①一个轻诺寡信的人,很难在社会上立足。
②老李说话一言九鼎,从来不会轻诺寡信。
③老王从不会轻诺寡信,答应别人的事一定办到。
④像他这种轻诺寡信的人,难怪朋友越来越少了。
⑤他一向轻诺寡信,你可别太放心把这件事交给他。
⑥像你这种轻诺寡信的态度,不容易得到别人的信任。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
仅显示前 120 个成语的接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