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

  •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


    沆瀣一气是什么意思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注音: ㄏㄤˋ ㄒㄧㄝˋ ㄧ ㄑㄧˋ
    繁体:沆瀣一氣
    样式:ABCD式
    感情:贬义
    年代:古代
    热度:常用
    类型:紧缩式

    沆瀣一气的意思

    沆瀣:夜间的水气。
    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出处宋・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用法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例子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清・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正音”,读作“hàng”,不能读作“kēng”、“kàng”。

    辨形”,不能写作“”;“”,不能写作“”。

    故事 唐僖宗时,主考官崔沆录取一个成绩平平、长相也不出众的崔瀣,并分配他一个很好的官职。崔瀣得意洋洋去上任,显出一幅不可一世的样子。人们纷纷猜测他与崔沆的关系,有人还嘲笑他们是“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沆瀣一气的详细解释

    【释义】

    沆瀣,夜间的水气。“沆瀣一气”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语出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后亦用“沆瀣一气”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臭味相投

    【典源】

    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

    杜审权,大中十二年知举,放卢处权。有戏之曰:“座主审权门生处权,可谓权不失权。”又[1][2][3],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注解

    [1]干符二年:即唐僖宗干符二年,公元875年。

    [2]崔沆:?∼公元881,唐博州人,字内融。崔铉子。累迁中书舍人。僖宗时以户部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俄改中书侍郎,兼工部尚书。黄巢军陷京师,匿张直方弟,被杀。沆,音hàng

    [3]崔瀣:唐朝人,生卒年不详。瀣,音xiè

    【典故】

    唐僖宗干符二年时,派崔沆去当主考官。放榜后,有个叫崔瀣的考生被录取了。当时,考试及第的人,都算是主考官的门生,而主考官就是考试及第的人的座主。巧合的是,崔沆和崔瀣,不但同姓,而且两个人的单名“”、“”两个字连起来,正好是指夜间的露气的意思。于是当时人就议论说:“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意思是说:这位主考官和他的门生的名字真是巧合,就像是夜间由水气凝集而成的露气呀!后来“沆瀣一气”用来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本是正面义;也转用以比喻彼此臭味相投,变成负面义。

    【书证】

    • 01.宋・钱易《南部新书・戊集》:“干符二年,崔沆放崔瀣,谭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源)
    • 02.《清史稿・卷一二二・食货志三》:“运军运弁沆瀣一气,州县惟恐误兑,势不得不浮收勒折以供其求。”
    • 03.清・王韬《淞隐漫录・卷一二・月仙小传》:“(庄奇鹏)流离之中,惟以杜子美、李义山两集相随,故发为歌吟,抑塞磊落,感慨苍凉,与草堂翁沆瀣一气。”

    【用法】

    语义比喻彼此志同道合,意气相投。褒义。

    类别用在“心灵契合”的表述上。

    例句

    你是英雄,他是好汉,沆瀣一气 ,令人佩服。

    他们两人相见恨晚,惺惺相惜,自是沆瀣一气

    语义比喻彼此臭味相投。贬义。

    类别用在“勾结作恶”的表述上。

    例句

    他们互相勾结,沆瀣一气,正是一丘之貉。

    他们两人狼狈为奸,沆瀣一气,镇上的人总是避而远之。

    父子两人是先后任的县官,却沆瀣一气地搜刮民财,贪赃枉法。

    这件弊案所以会发生,就是因为这两人沆瀣一气,暗中勾结,挪用了公款。

    这三个沆瀣一气的贪官,不知污了多少民脂民膏,人们一提起他们来就咬牙切齿。

    翻译


    1. collaborate in evildoing

    沆瀣一气字义分解


    读音(hàng), 水部,共7画

    ①. 〔~瀣〕露气,如“呼吸~~兮餐朝霞”。

    ②. 〔~瀣一气〕喻气味相投的人勾结在一起。

    ③. 大水。 如: 沆茫。沆漭。

    读音(xiè), 水部,共19画

    ①. 〔沆~〕见“沆”。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①. 数名,最小的正整数(在钞票和单据上常用大写“壹”代)。

    ②. 纯;专。 如: 专一。一心一意。

    ③. 全;满。 如: 一生。一地水。

    ④. 相同。 如: 一样。颜色不一。

    ⑤. 另外的。 如: 蟋蟀一名促织。

    ⑥. 表示动作短暂,或是一次,或具试探性。 如: 算一算。试一试。

    ⑦. 乃;竞。 如: 一至于此。

    ⑧. 部分联成整体。 如: 统一。整齐划一。

    ⑨. 或者。 如: 一胜一负。

    ⑩. 初次。 如: 一见如故。

    ⑪. 中国古代乐谱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低音“7”。

    读音(qì), 气部,共4画

    ①. 没有一定的形状、体积,能自由散布的物体。 如: 气体。

    ②. 呼吸。 如: 没气了。气厥。气促。气息。一气呵成。

    ③. 自然界寒、暧、阴、晴等现象。 如: 气候。气温。气象。

    ④. 鼻子闻到的味。 如: 气味。臭气。

    ⑤. 人的精神状态。 如: 气概。气节。气魄。气派。气馁。

    ⑥. 怒,或使人发怒。 如: 不要气我了。气恼。气盛(shèng )。忍气吞声。

    ⑦. 欺压。 如: 受气。

    ⑧. 中医指能使人体器官发挥机能的动力。 如: 气功。气血。气虚。

    ⑨. 中医指某种症象。 如: 痰气。湿气。

    ⑩. 景象。 如: 和气。气氛。气韵(文章或书法绘画的意境或韵味)。

Copyright © 2024 www.renren.cq.cn All rights reserved. 人人词典 版权所有. 网站地图 渝ICP备202504989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