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典

  • 盂的意思




    拼音:yu 声调:yú 怎么读盂朗读
    总笔画:8 画 部首:皿 部
    部外笔画:3 画 结构:上下结构
    五行:土 造字法:形声字
    五笔:GFLF 仓颉:MDBT
    郑码:ADLK 四角:10102
    中文电码:4130 区位码:5159 统一码:3
    笔顺:[11225221] 横、横、竖钩、竖、横折、竖、竖、横

    盂的笔顺写法分步演示


    基本解释


    〔~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

    一种盛液体的器皿。水~。痰~。漱口~儿。

    详细解释


    名词

    1.形声。从皿,于声。皿表示器皿。本义: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

    2.同本义。

    a broad-mouthed receptacle for holding liquid;

    盂,饮器也。 —— 《说文》置守宫盂下。 —— 《汉书·东方朔传》操一豚蹄,酒一盂。 —— 《史记·滑稽列传》

    盂方水方(水因器成形。喻上行下效);钵盂(古代和尚用的饭碗);痰盂(盛痰用的器皿)

    3.盛饭的器皿。

    bowl;

    上尝使诸数家射覆,置守宫盂下,射之,皆不能中。 —— 《汉书》

    1.盛食物或浆汤的容器。

    《聊斋志异•卷一•劳山道士》:“遂各觅盎盂,竞饮先釂,惟恐樽尽。”

    水盂、钵盂。

    2.地名:(1) 春秋时卫地,约在今河北省濮阳县东南。(2) 春秋时宋地,约在今河南省睢县。(3) 春秋时晋地,约在今山西省阳曲县东北。

    1.一种盛饭、汤或其他液体的圆形敞口器皿。

    钵盂、痰盂、盘盂、漱口盂。

    2.姓。

    盂的康熙字典


    康熙字典原文

    卷别 :正文・午集中 部首:皿部

    武英殿刻本: 第1896頁,第18

    同文書局本: 第792頁,第40

    標點整理本: 第749頁,第42

    唐韻》:羽俱切;《集韻》、《韻會》、《正韻》:雲俱切,𡘋音于。說文》:飯器也。揚子《方言》:宋楚魏之閒,盌謂之盂。史記・滑稽傳》:酒一盂。韓非子・外儲篇》:君猶盂也,民猶水也,盂方水方,盂圜水圜。文中子・禮樂篇》:刻于盤盂。

    又,書名。史記・武安君傳》:田蚡學盤盂諸書。【註】黃帝使孔甲所作銘也。孟康曰:儒墨名法雜家書也。

    又,田獵陳名。左傳・文十年》:宋公爲右盂,鄭伯爲左盂。

    又,草名。爾雅・釋草》〔疏〕:盂,草似茅者。一名狼尾。一作盂。

    又,山名。山海經》:盂山,其隂多鐵,其陽多銅。

    又,宋地名。左傳・僖二十一年》:諸侯會宋公于盂。

    又,縣名。前漢・地理志》:秦置盂縣,屬太原郡。

    又,姓。左傳》:衞有盂黶。

    又,與杅通。後漢・崔駰傳》:刻諸盤杅。【註】杅亦盂也。

    注解

    〔盂〕字收录于《康熙字典》正文・午集中,康熙部首是皿部

    〔盂〕字拼音是,上下结构,可拆字为于、皿,五行属

    〔盂〕字造字法是形声。从皿,于声。皿表示器皿。本义是盛饮食或其他液体的圆口器皿。

    〔盂〕字的汉语字典解释: [yú] ⑴ 〔~兰盆会〕每逢农历七月十五日(中元节)佛教徒为超度祖先亡灵所举行的仪式。⑵ 一种盛液体的器皿

    盂的说文解字


    《说文解字》(大徐本)

    徐铉 (宋)

    卷别卷五上反切羽俱切頁碼157頁,第2

    𥁄

    異體𥁄、盂

    𥁄飲器也。从皿亏聲。

    附注段玉裁本作「飲器也」。並注:「飲,大徐及《篇》、《韻》、《急就篇》注作『飯』,誤。」

    《说文解字系传》(小徐本)

    徐锴 (南唐)

    卷别卷九反切員湏反頁碼397頁,第5行,第1

    𥁄飲器也。從皿亏聲。

    鍇注臣鍇按:《史記》:田蚡學孔甲盤盂諸書。謂盤盂之刻銘也。

    《说文解字注》(段注本)

    段玉裁 (清代)

    卷别卷五上反切羽俱切古音第五部頁碼843頁,第5許惟賢374頁,第1

    𥁄飮器也。

    段注飮大徐及篇,韵,《急就篇》注作飯。誤。小徐及《後漢書》注,《御覽》皆作飮。不誤。《木部》椲,木也。可屈爲杅者。杅卽盂之假借字。《旣夕禮》㒳敦㒳杅注。杅盛湯漿。《公羊傳》。古者杅不穿。何注。杅,飮水器。《孫卿子》曰:槃圓而水圓。杅方而水方。《史記・滑稽傳》。操一豚蹏,酒一盂而祝。《後漢書・孝明紀》。盂水脯糒而巳。《方言》。盂,宋楚魏之閒或謂之盌。又曰:盂謂之柯。又曰:盂謂之㯸。河濟之閒謂之䀂𥂫。又曰:孟謂之銚銳。

    从皿。亏聲。

    段注羽俱切。五部。

    白话解释

    盂,吃饭的用具。字形采用“皿”作边旁,采用“亏”作声旁。

    盂字的相关索引

    #书籍索引
    1汲古閣本第311頁,第5字
    2陳昌治本第409頁,第5字
    3黃侃手批第318頁
    4說文校箋第203頁,第2字
    5說文考正第195頁,第7字
    6說文今釋第693頁,第4字
    7說文約注第1219頁,第2字
    8說文探原第2761頁,第2字
    9說文集注第1018頁,第2字
    10說文標整第124頁,第21字
    11標注說文第201頁,第7字
    12說文注箋第1607頁,第2字
    13說文詁林第5211頁【補遺】第16769頁
    14通訓定聲第1677頁,第2字
    15說文義證第416頁【崇文】第1661頁
    16說文句讀第619頁
    17說文新證第412頁,第1字
    18古字詁林第五冊,第169頁,第1字
    19古字釋要第499頁,第6字

    盂字的翻译


    英语:basin; cup

    德语:Behälter, Container (S)​, Tasse (S)

    法语:grande tasse, cuvette

    盂的字源字形


    盂(甲骨文·商·宾组) 甲骨文 宾组

    盂(甲骨文·商·黄组) 甲骨文 黄组

    盂(甲骨文·商·何组) 甲骨文 何组

    盂(甲骨文·商·无名组) 甲骨文 无名组

    盂(金文·商·商) 金文

    盂(金文·西周·西周早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早期

    盂(金文·西周·西周中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

    盂(金文·西周·西周中期或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中期或晚期

    盂(金文·西周·西周晚期) 西周 金文 西周晚期

    盂(金文·西周·西周) 西周 金文 西周

    盂(金文·春秋·春秋晚期) 春秋 金文 春秋晚期

    盂(金文·春秋·春秋中期) 春秋 金文 春秋中期

    盂(金文·春秋·春秋) 春秋 金文 春秋

    盂(简·楚〔战国〕·上博) 楚〔战国〕 上博

    盂(简·汉·张家山) 张家山

    盂(石经·唐·开成石经) 石经 开成石经

    盂(印刷字体·宋·广韵) 印刷字体 广韵

    盂(印刷字体·宋·增韵) 印刷字体 增韵

    盂(传抄·宋·集篆古文韵海) 传抄 集篆古文韵海

    盂(印刷字体·明·洪武正韵) 印刷字体 洪武正韵

    盂(印刷字体·清·康熙字典) 印刷字体 康熙字典

Copyright © 人人网络 版权所有 渝ICP备2025049897号

网站地图 专辑地图 DJ舞曲 网址导航 时间查询 词典查询 问答查询 邮编查询 万年历查询 机械 苗木 升学